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跨越式發展,十堰各種大型公共建筑不斷地規劃投資建設,十堰螺旋風管通風與空調系統作為大型公共建筑安裝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計、施工的優劣直接影響工程的質量水平,對用戶安全及使用功能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其中十堰螺旋風管以其生產自動化精度高、經濟節約、保溫性能優良、施工安裝快捷、強度高、外形美觀等優點,逐步在多數大型公共建筑中得到應用。 雙層螺旋風管安裝技術經過在多個大型公共建筑項目中的的實踐應用和總結,風百順以某會展中心擴建項目為例,研究分析了大型展館大空間桁架結構雙層螺旋風管施工技術。

本工程為某會展中心擴建項目,新建 H3 和 H4 兩個展館,兩個展館功能相同,分別布置在原展館的兩側,H3 展館呈橢圓形,長約 280m,寬約 88m,建筑高度 17m,建筑面積約26932m2,建筑層數為地上2 層(局部2 層),地下1 層,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的建筑結構形式,鋼結構采用鋼管桁架結構,桁架采用倒三角形形式(如圖 1)。
H3 展館展廳設置中央空調系統,采用集中式送風,水系統的冷源由 2 臺水冷離心式冷水機組提供,冷水機組安裝在地下 1 層的機房內,冷水機組的供水溫度為 7°C,回水溫度為12°C,冷凍水泵采用變頻水泵,室外設有冷卻塔。 展廳采用一次回風全空氣定風量空調系統,機組新風通過土建豎井獲取,空調機組可實現可變新風比運行,過渡季節采用全新風系統運行。 展廳的空調送風管采用鍍鋅鋼板制作雙層螺旋風管(如圖 2),內外層螺旋風管中間填充 35mm 厚的玻璃棉,防火等級為 A 級,容重為 48kg/m3,風管管徑為 Φ500 ~Φ1300mm,采用旋流風口送風。
本十堰螺旋風管工程桁架為倒三角形形式,主桁架間距大,達 12m,雙層螺旋風管最大安裝高度達14m,60%以上雙層螺旋風管的施工屬于危險性較大的高空作業,工程量巨大,施工難度較高,工期緊,因此現場雙層螺旋風管施工的重難如下

展廳上空的雙層螺旋風管均為高空作業,每榀桁架尺寸均不相同,且工期非常緊,若出現尺寸偏差大,風管與風管之間無法連接,易造成返工處理,將延誤工期,因此制作精度要求高。 根據本工程的實際特點,對現場施工進行分區域、分系統精細化管理,展廳風管分成 A、B、C、D 四個區域(如圖 3),分別由甲、乙、丙、丁 四個班組負責施工,施工方式采用平行
施工。 根據展廳風管平面布置圖及桁架的結構形式,將風管分段并編號,制定下料單,班組嚴格按照下料單制作風管,并將編號標注在風管明顯的位置,分類堆放。 加工完成的第一節螺旋風管進行重點檢測,合格后方可批量生產,過程中不定期對各個班組制作的螺旋風管進行抽驗,復核風管的直徑、管口平面度,統計制作精度,分析比較各個班組的制作精度(如表 1),由表 1 可知各個班組的制作精度均符合相關現行規范的要求 ,但是丙班組的風管直徑偏差和管口平面度偏差均最大 ,因此十堰螺旋風管項目管理組對丙班組重點指導和控制,不斷提高制作精度。

大型展館由于體積大,風管布置路徑長、雙層螺旋風管相對重量較大,因此風管支吊架的選擇及施工是大型展館雙層螺旋風管施工的重要控制點。 本工程 H3 展館雙層螺旋風管布置方式分為桁架內安裝、桁架外平行于檁條安裝和桁架外垂直于檁條安裝,筆者和通風與空調班組討論后,根據展館的實際情況對展館風管的支吊架進行優化設計,如下:
(1)展廳雙層螺旋風管支吊架采用通絲吊桿和扁鋼抱箍組成,為方便安裝,抱箍制作成 2 個半圓形(如圖 4)。


本工程桁架內風管的支吊架間距設定為 3m,即在橫向腹桿上設置支吊架。 當支吊架為 1 個懸掛點時,以風管的中心線固定在橫向腹桿上;當支吊架為 2 個懸掛點時,以螺旋風管的中心線對稱固定在橫向腹桿上,并保證吊桿的垂直度。 因桁架組裝焊接完成后,支吊架是不允許直接焊接在桁架上的,因此支吊架與桁架選用抱箍連接,確保不破壞桁架結構的可靠性。

(4)桁架外垂直于檁條安裝的螺旋風管,相鄰的檁條間距為 1.5m,風管管徑為 Φ500 ~Φ800mm,將 1.2m 長的 C 型鋼平行固定在檁條側邊,螺旋風管的支吊架固定在 C 型鋼上,支吊架間距設定為 3m,1 個懸掛點位于螺旋風管的中心線上,2 個懸掛點以螺旋風管的中心線對稱布置。
2.3 安裝方案的選擇
展館建筑高度 17m,屬于大空間結構,十堰螺旋風管的安裝具有較大的難度,而且風管安裝與桁架內消防管道、冷凍水管、橋架、展溝以及地面施工等存在交叉影響,特別是地面的
施工對風管安裝影響非常大,經過與土建班組的協調溝通,甲班組從左到右安裝風管,乙、丙班組從中間到兩邊安裝風管,丁班組從右到左安裝風管(如圖 6)。 由于風管安裝穿插于地面施工中,安裝時間短且需要頻繁移動,因此應選擇安裝快捷、移動方便、受地面影響小、適合高空作業的安裝方式。 螺旋風管的吊裝設備可以選用高空作業平臺、起重機、卷揚機、手拉葫蘆等,經過比選(如表 2),選擇“2 +1”平臺的組合安裝方式(如圖 7),即在倒三角形桁架內搭設安全可靠的安裝平臺,輔助于 2 臺布置在桁架兩側的直臂式高空作業平臺,完成對雙層螺旋風管的安裝。

十堰螺旋風管可選用的連接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法蘭連接,一種是芯管連接,法蘭連接和芯管連接的特點如表 3,通過對比分析兩種連接方式的優點和缺點,考慮到展館將作為第一屆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主場館之一,對外觀要求高,本工程選用芯管連接(如圖 8)。
雙層螺旋風管之間連接的尺寸偏差直接影響風管的嚴密性和外觀質量,本工程采用精準連接技術來保證風管的嚴密性和外觀質量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 桁架內螺旋風管與橫干風管的連接往往是出現較大偏差的部位,是連接精度控制的重點(如圖 9)。 本工程風管系統安裝順序為:桁架內螺旋風管安裝→空調機房內風管安裝→豎風管安裝→橫干風管安裝→橫干風管與桁架內風管連接→支風管安裝→風口安裝。 各部位風管安裝原則:放樣定位→風管排列組對→風管吊裝→找正找平→復核定位尺寸→風管固定。桁架內風管根據桁架和支吊架位置確定風管中心線,橫干風管根據豎向風管和桁架內風管確定風管中心線、三通的開口位置及風管總長度。 三通的開口中心標高與桁架內風管中心標高一致,連接時減少使用彎管,減少風管內阻力,確保氣流順暢。 所有三通的開口水平位置相對于桁架內風管應保持一致,使橫干風管與桁架內風管連接的彎管外形一致,制作彎管時增加分節數,使彎管過渡圓滑、整體美觀。 水平安裝的螺旋風管,水平度的偏差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內,總偏差控制在20mm 以內。

風管嚴密性測試是空調系統安裝過程中較為薄弱的環節,經常被人們所忽視,風管不嚴密所造成的后果是比較嚴重的,大量增加了空調系統的能耗,房間的溫度濕度無法控制在設計要求的范圍內。 系統調試是檢驗整個空調系統安裝可靠性和完整性重要手段,是風量能均勻輸送到各個房間的決定性環節。 因此風管嚴密性測試與系統調試是控制的重點。
2.5.1 十堰螺旋風管系統連接完成后,風管外觀質量檢驗合格后,采用嚴密性試驗來檢驗連接的可靠性。 本工程展廳的組合式空調機組機外余壓為 370 ~400Pa,為低壓系統,嚴密性
試驗采用漏風量檢測,在規定的工作壓力下,按系統、分段進行漏風量檢測,漏風量檢測以主干管為主,每次檢測的風管不少于 3 節,且總表面積大于等于 15m2,金屬矩形風管的允許漏風量如表 4,螺旋風管的允許漏風量為金屬矩形風管的允許漏風量規定值的一半。

通風與空調系統調試不僅僅涉及設備單機試運轉,還應包括通風與空調系統聯合試運轉,其條件為非設計滿負荷。展廳內雙層螺旋風管的系統調試重點在于系統總風量的調試和各風口風量的調試。 風量的調試是改變風管調節閥的開啟度,來調節風管的阻力,使系統處于平衡狀態,總風量和各風口風量滿足相關要求。 基準風口調整法、流量等比分配法都
是通風與空調系統風量調試的有效方法。
本工程各系統的風口較多,雙層螺旋風管開孔較困難,因此選用基準風口調整法進行風量調試。 首先測出所有風口的實際風量,計算出各風口的實際風量與設計風量的比值,比值最小的風口設定為基準風口。 其次從系統最遠處開始逐個調整風口的風量,使所有風口的比值近似等于基準風口的比值,各風口的風量處于平衡狀態。 最后調整系統的總風量調節閥,使系統的實際風量與設計風量一致,則系統的總風量和各風口風量的調試完畢。
3 結論
由于傳統的風管安裝技術相對落后,無法滿足大型公共建筑雙層螺旋風管安裝的要求。 出現了風管制作精度低、經常返工,支吊架設置隨意、間距或大或小,系統安裝方案不明確,風管連接尺寸偏差較大,系統嚴密性差、調試不到位等問題。
本十堰螺旋風管工程研究分析了大型展館大空間桁架結構雙層螺旋風管施工技術的重難點,成功解決了上述的問題,大大降低了日常的維護成本,得到了用戶的好評,可為同行業施工人員參考。 不同工程的實際情況各不相同,應根據每個工程的特點,制定合適的施工方案。
文章來源:風百順環保 www.toplovelife.com